聚焦315丨雙匯生產車間亂象上熱搜,曾因食安問題被點名
2022-03-16 文章來源:中國網 編輯:景雪
據江西都市頻道《都市現場》欄目報道,該欄目記者暗訪南昌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時發現,該公司生產車間存在培訓抄答案、體檢走過場、進入車間消毒太隨意、工作服發黑發臭、豬排落地直接裝袋入庫等諸多問題,隨即登上熱搜。
據報道,新員工在入職后首先要進行培訓,然而該培訓實為“抄答案”,工作人員統一公布答案,而新員工只需要在問卷上直接填寫。而暗訪記者在培訓后被分配至分割車間,原本需要體檢合格后才能上崗工作,然而記者卻發現公司直接提供了體檢證明材料,根本沒有檢查的項目在材料上已經被標注為正常,甚至材料上還有醫院蓋章。
隨后暗訪記者拿到了工作服準備正式進入車間工作,然而同一批入職的新員工卻普遍發現工作服發黃、工作鞋發臭,在向負責人申請更換時,卻被告知“是來工作的,不是來換新衣服的”。
而換好工作服后,則進行了一次進入車間前的消毒培訓,例如如何洗手消毒,如何使用消毒池,如何使用風淋系統等,相比于之前“抄答案”的入職培訓似乎規范許多,然而記者隨后卻發現,該車間的老員工在消毒環節十分隨意,出現了單腳跨越消毒池,沒有使用酒精消毒等,洗手時也是簡單沖洗,沒有按照此前培訓的洗手步驟進行。
更為嚴重的是風淋系統早已損壞,但記者向負責人員報告時,相關負責人卻表示已知情,但似乎并不準備處理。
隨后正式進入車間工作后,記者又發現,不慎掉在地上的豬小排被工作人員直接抓起,未經沖洗就打包裝箱,還有人用毛巾擦香腸,而且用過的毛巾直接在渾水里揉洗。
而雙匯此前對該事件回應稱,已經成立了聯合調查組,進駐到南昌雙匯對此事進行調查,調查需要一定的時間,目前暫未有完整的調查結果。
或許受到本次事件影響,當前雙匯發展(000895)股價下跌9.99%,報25.13元/股,封上跌停板。
曾因食安問題被點名
南昌雙匯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冊資本人民幣40000元,系雙匯集團孫公司,集生豬屠宰、分割、肉制品加工、冷藏倉儲、物流配送為一體。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南昌雙匯就曾因為食安問題被點名。
根據2019年8月29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19年第34期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其中上海市寶山區茂海肉店所售,標稱南昌雙匯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里脊肉(生產批號2019/05/11),氧氟沙星檢測值為88.1μg/kg,標準規定為不得檢出;磺胺類(總量)檢測值為448μg/kg,標準規定為不大于100μg/kg。
氧氟沙星屬于喹諾酮類抗生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強。原農業部公告第2292號中規定,在食品動物中停止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4種獸藥(不得檢出)。氧氟沙星殘留在人體內蓄積,可能引起人體的耐藥性,長期攝入氧氟沙星超標的動物性食品,可引起輕度胃腸道刺激或不適,頭痛、頭暈、睡眠不良等癥狀,大劑量還可能引起肝損害。
磺胺類藥物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抗菌藥,廣泛用于防治雞球蟲病。長期攝入磺胺類超標的動物性食品,可能導致泌尿系統和肝臟損傷等健康危害。國家規定,磺胺類藥物在動物的肝中的最高殘留限量為100μg/kg。
據雙匯官網信息,雙匯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雙匯品牌價值738.46億元,連續多年領跑中國肉類行業,然而進一步搜索發現,除去南昌雙匯外,武漢雙匯、南寧雙匯、宜昌雙匯生產的產品也曾被檢出食品安全問題:
根據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19年第36期 )》,標稱雙匯集團·宜昌雙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雙匯大香腸(香辣風味)(生產日期:2019-06-09),氯霉素檢出值為0.77ug/kg,標準規定為不得檢出。
氯霉素一種殺菌劑,也是高效廣譜的抗生素,《動物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原農業部235號公告》中規定,氯霉素屬于禁止使用的藥物,在動物性食品中應不得檢出。長期微量攝入氯霉素,會使人體腸道正常菌群失調,且對人體的造血系統、消化系統具有嚴重的毒害性。
根據山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2020年第35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其中,標稱雙匯集團·湖北武漢雙匯食品有限公司(代碼WH)生產的啤酒拍檔香腸(2020-06-04、雙匯+圖形、280g/袋)菌落總數不合格,檢驗結果為n1<10,n2<10,n3=550000,n4=500000,n5<10(CFU/g),標準值為n=5,c=2,m=10000, M=100000(CFU/g)。
根據2021年12月10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于29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21年第47期)。其中,標稱南寧雙匯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雙匯老味道烤腸(慢烤)(300g/包、雙匯,2021-08-03),菌落總數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檢驗結果為1.5×10,3.4×10,6.4×10,9.1×10,7.0×10CFU/g,標準值為n=5,c=2,m=10,M=10CFU/g。
菌落總數是指示性微生物,并非致病菌,主要用來評價食品清潔度,反映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是否符合衛生要求。菌落總數超標可能由于原料、包材或生產加工過程受微生物污染,生產加工過程中工藝把關不嚴,人員、設備和環境的清洗消毒不到位,產品殺菌不徹底或在儲運過程中未能持續保持儲運條件等原因造成。
而在網絡投訴平臺上,消費者更是屢屢在雙匯產品中吃出異物:
相關文章
- [ 2022-03-16 ]
- [ 2022-02-14 ]
- [ 2022-02-11 ]
- [ 2022-01-21 ]
- [ 202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