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廣東糧食總產量創近9年新高:讓種芯更自強、農業更智慧
2022-01-14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編輯:景雪
1279.9萬噸,這是廣東省2021年的糧食總產量,連續三年增長,創下近9年來最高水平,實現面積、單產和總產“三增長”。
2021年12月召開的農業農村部黨組會議強調,要把糧食生產作為2022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來抓。作為全國最大的糧食主銷區和全國雙季稻主產區之一,廣東要如何作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吃飽”之余還要吃得好、吃得安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仍是廣東謀變的不二法則。
復耕復種
“花式”向土地存量要糧食增量
糧食增產豐收,對廣東而言并非易事?!稄V東省糧食安全和應急物資保障“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中指出,“廣東耕地資源稟賦不足,種糧比較效益偏低,糧食生產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穩產壓力較大。隨著人口規模持續增加,糧食消費剛性增長,自給率持續下降?!奔又r民進城務工潮涌,也導致廣東部分地區耕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撂荒現象。
好在近些年,廣東積極出臺撂荒地復耕復種等扶持獎勵措施,大力推廣機耕、機插、無人機直播等技術,提高農民等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種糧積極性,強力推動早稻擴種任務。2021年又遇早稻面積因旱情影響而減少,廣東積極采取“以晚補早”措施,使得播種面積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極力保障糧食安全。
廣東南雄市利用無人機開展統防統治。通訊員 粵農軒供圖
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是廣東農業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的重要手段。尤其面對國家要求廣東2020年新增50萬畝早稻種植面積,2021年又以上年糧食播種面積為基數只增不減,廣東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顧幸偉直言撂荒耕地是廣東糧食發展的“一片藍?!薄?/p>
在廣州市增城區,90后種糧大戶梁亨達趕上了新時代農業發展的紅利?!艾F在很多中老年農戶自己種田,收益并不高,不少田地都是荒廢的?!绷汉噙_和父親從他們手中承包土地,開展規?;N植,如今種地規模從1000多畝擴大至2000畝。他說,這樣不僅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也能提高雙方收益。
廣東各地積極采取特色舉措,大力激活撂荒耕地。例如,陸豐市探索將撂荒地變成“股票田”。城東鎮磨海村以每年每畝389元的價格,以“一畝折10股”的量化比例,共流轉土地106畝,實現每股每年創收35元,村集體每年增收2791元。
成效是顯著的。顧幸偉透露,截至2021年11月,廣東共復耕復種撂荒耕地85.89萬畝,成功經驗也隨之對外推廣。
種業科創
打造種業核心技術支撐服務新高地
2021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2年經濟工作要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高農機裝備水平??梢?,耕地和種子仍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兩大關鍵。
高標準農田蘊藏著廣東鄉村振興的巨大潛力。2021年被廣東定位高標準農田工程質量建設年,截至7月底已按時完成2021年度項目實施計劃批復并報農業農村部備案,截至10月底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60.04萬畝,完成國家下達廣東的年度高標建設任務。
廣東蓄力待發,精心打造的農田建設管理信息系統——2020年系統(二期)正式上線,在全國率先實現了農業農村部門全面承接高標準農田建設上圖入庫工作。上述《規劃》為廣東明確了更宏大的目標:到“十四五”期末,廣東高標準農田面積達2670萬畝。
而種業則蘊藏著廣東農業的芯片“密碼”。2021年,廣東積極推動“粵強種芯”工程,著力解決種業“卡脖子”難題,推動一批種業科創成果迅速落地。
顧幸偉提到,根據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數據,2021年,在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6個秈型常規稻中,有4個由廣東育成,另2個含有廣東品種血緣,或“廣東造”,或有“廣東芯”。
2021年11月26日,廣州黃埔雙季稻畝產超三千斤,袁隆平生前攻關目標達成。 通訊員 肖昆華 攝
2021年11月26日,廣州黃埔雙季稻畝產超三千斤,袁隆平生前攻關目標達成。 通訊員 肖昆華 攝
去年11月26日,位于廣州市洋田村的黃埔區“國家雙季稻超高產攻關項目”試驗基地傳出喜訊:雙季稻畝產1509.5公斤。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建武興奮地告訴南都記者,“這是2020年袁隆平院士提出‘3000斤工程’后,早稻和晚稻同一個30畝以上規模地塊測產后雙季畝產達3000斤在廣東省首次實現?!边@片稻田上所種出的,正是雜交優勢更強的秈粳亞種品種。
就在去年底,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的“省農科院水稻所現代種業產業園”入選2021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將打造種業核心技術支撐服務新高地,助推廣東實現種芯自立自強。
智慧農業
打破人力精耕細作而高產的困局
隨著“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發展勢頭不斷高漲,“提高農機裝備水平”成了上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新重點,被視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支撐和關鍵抓手。
去年12月召開的廣東省農業機械化工作會議指出,2021年預計全省農機總動力達2500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67%,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為77%,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在“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根據上述《規劃》,到2025年,廣東要實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6%,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水稻重點發展種植機械化,兼顧田間管理和干燥機械化,機種水平從20%提升至40%以上,實現“機栽為主、機播為輔”的多種機械化種植方式共同發展。
“傳統的大型農業機械不是廣東的優勢,但在智慧農業機械上,廣東已經形成優勢?!鳖櫺覀ケ硎荆壳皬V東有大疆、極飛等國內領先的農業無人機公司,有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在廣州黃埔等地打造的“智慧無人農場”,將圍繞這些優勢,重點培育一批在全國領先的廣東智慧農業機械產業。
相關文章
- [ 2022-03-02 ]
- [ 2022-02-15 ]
- [ 2020-08-20 ]
- [ 2020-08-18 ]
- [ 2020-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