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一中國酒業回顧·葡萄酒——繁榮 挑戰 突破
2022-01-18 顧雨霏 文章來源:中國食品報 編輯:景雪
白酒行業監管趨于嚴格、葡萄酒市場出現恢復性增長、啤酒市場開啟新一輪大洗牌……回眸2021年,逐漸擺脫了疫情影響的中國酒業不斷演變,機會和挑戰并存。為探尋酒業未來發展趨勢,展望酒業新時期的高質量發展,本報立足2021年中國酒業的關鍵事件,分品類進行梳理回顧。
利好政策相繼發布
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國貨崛起以及市場復蘇的大背景下,國產葡萄酒發展迎來重要機遇期。
2021年4月發布的《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為葡萄酒產業發展繪制了路線圖。寧夏、山東煙臺等地相繼發布利好政策,為國產葡萄酒的崛起和發展保駕護航。
從市場環境來看,2021年3月,商務部公布對原產于澳大利亞的相關葡萄酒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最終裁定,決定對其征收反傾銷稅。自 “雙反”調查啟動以來,澳大利亞葡萄酒進口量額雙降。
2021年,國產葡萄酒打響了“關鍵之戰”。來自相關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利好,推動了葡萄酒產業向好發展。2021年,經濟“雙循環”背景下,國產葡萄酒的供給進一步適配國內市場需求,國產葡萄酒的熱度已經從政策傳導至終端,來自產區、酒莊、酒商等多個層級的主動出擊,將政策與市場帶來的利好一步步落到實處。正如中國酒業協會提出的——國產葡萄酒將實現觸底反彈,迎來春天。
產區崛起正當時
為了進一步抓住國產葡萄酒發展機遇,順應多元化、個性化、風格化的消費趨勢,2021年,各大產區紛紛出臺扶持政策及發展規劃。
2021年1月,山東煙臺發布《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并實施《煙臺葡萄酒產區保護條例》,正式提出“到2025年,煙臺市葡萄酒產業綜合產值突破500億元,在國產葡萄酒市場的占有率達到40%”的發展目標;5月,寧夏印發《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集中打造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生產“黃金帶”,用5年時間打造千億級葡萄酒產業的發展目標;9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葡萄酒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發布,按照規劃,到2025年,新疆葡萄酒年產量達到70萬千升,葡萄酒種植、加工以及文化旅游、餐飲等相關行業收入超800億元。與此同時,各地越來越注重打造產區的差異化,突出不同產區的風土特色;各大城市的葡萄酒文化推廣工作室和部分酒商,也策劃了更多關于中國葡萄酒產區游的活動。
《山海情》的熱播帶火了劇中同款葡萄酒,也讓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的影響力大幅提升。產區打造、釀造有東方特色的高質量產品,是國產葡萄酒走出困境的一條捷徑。近年來,中國葡萄酒產業升級提速明顯,產區推廣步伐加快。做好中國風土的表達,做好葡萄酒小產區和產區代表性產品的建設和培育工作,做好大產區的推廣工作,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葡萄酒品質評價和表達體系,已成為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重點。
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
國產葡萄酒不僅展現著中國風土的魅力,對我國的區域經濟、社會效益也有突出貢獻。
2021年9月,央視特別節目《走進鄉村看小康》到張裕葡萄基地進行拍攝,報道葡萄酒產業讓地方農戶增收致富、實現共同富裕的故事。
2021年11月,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區管委會發布消息稱,“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文旅融合模式”入選《2021世界旅游聯盟——旅游助力鄉村振興案例》。
2021年12月,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與省政府駐廣東辦事處在廣州共同舉辦“滇粵情深‘香’約羊城”香格里拉紅酒文化節。迪慶州葡萄產業按照“小酒莊、大產業、精品化”的發展思路,先后引進和培育了香格里拉酒業、德欽縣梅里酒業等企業以及20余家合作社和專業大戶從事葡萄種植和葡萄酒加工銷售,年加工生產葡萄酒3000多噸,年產值達15億元。
“小葡萄大經濟”。目前,我國幾個大的葡萄酒核心產區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成效顯著。這不僅有利于傳播葡萄酒文化、促進葡萄酒產業健康發展,在解決就業、助農增收、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同頻共振做強公共品牌
從抱團直播到成立聯盟,國產葡萄酒迎來競合時代。
2021年10月,在2021中國葡萄酒領軍企業峰會上,中國酒業協會與中糧長城、張裕、威龍、王朝、中信國安等企業再度強調了“中國風土 世界品質”的共識。
中國酒業協會執行理事長王琦表示,要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做大做強“中國葡萄酒”IP。爭取葡萄酒推廣專項扶持資金和品牌建設基金,大力推廣“中國葡萄酒”這一公共品牌。
領軍企業共同發力是產業復蘇的根本。過去一年,葡萄酒領軍企業多措并舉,在品質、品牌和文化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葡萄酒產業已逐步進入上升通道,但恢復到歷史高點,還需要全行業共同努力。企業要在自立自強的基礎上加強交流溝通;政府的扶持政策要落地;中國酒業協會要將各方力量聚集起來,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高品質產品飄香海外
國產葡萄酒的品質今非昔比,這是業內的共識。國產葡萄酒在各大國際葡萄酒賽事上屢屢嶄露頭角是最直接的證明。
在2021柏林葡萄酒大獎賽夏季賽上,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共收獲36個獎項。
2021年7月,第28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獎賽結果揭曉,中國產區共有來自149家酒企的428款酒品參賽,參賽樣品總數再創新高,較2020年同期增長73%;摘得162枚獎牌,較2020年增長62%,其中大金獎8枚,金獎71枚,銀獎83枚。
今天的中國已經可以平視這個世界,與強大起來的國力相匹配的,是國貨的不斷成長。經過幾十年的樹藤培育、釀酒技術沉淀,現在的國產精品葡萄酒的品質已經可以比肩世界一流。但值得注意的是,國產葡萄酒品質的提升還沒有傳遞到國內市場上,國內消費者尚缺乏對國產葡萄酒的信心,加強消費者教育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紅染醬”尋突破
醬酒熱潮席卷全國,不少葡萄酒品牌開始涉足醬酒,“紅染醬”成為新趨勢。
2021年4月,天鵝釀酒集團宣布入局醬酒市場,并發布首款醬酒產品——藏·釀造院。
2021年12月,ST通葡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醬吉星白酒是公司子公司北京九潤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產品。天貓平臺醬吉星酒類旗艦店共上架3款不同產品,分別為醬吉星G5、醬吉星G10和醬吉星G15。
醬酒是近幾年的風口,面對醬酒品類市場份額提升帶來的巨大紅利,葡萄酒企業紛紛入局試圖分羹。如果可以推出高品質的產品、合理布局銷售渠道,再搭配新的營銷方式,入局醬酒或許可以帶動葡萄酒企業業績的增長。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醬酒市場正逐步回歸理性,消費者需求再次升級,葡萄酒企業入局醬酒,將面對較大的挑戰。
數字化助力產業發展
“對于當前的國內葡萄酒市場而言,數字化時代已經到來,加入中國葡萄酒數字化研究院是‘迎頭趕上’時代變化的重要途徑?!?021年4月,中國葡萄酒數字化研究院成立,旨在推動中國成為全球葡萄酒行業區塊鏈技術應用走在最前面的國家,利用大數據來指導中國葡萄酒的感官設計、包裝研發、廣告營銷、市場推廣、消費習慣培養及葡萄酒文化推廣工作。
2021年10月,作為紅酒品類首家被華為鴻蒙審核通過的紅酒企業,山西的戎子酒莊正式接入基于華為HarmonyOS2.0系統的原子化服務,邁出了數字化營銷的實質一步。
2021年,張裕數字化轉型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12月,張裕智慧零售商城入駐門店18018家,張裕品質生活+會員小程序吸粉77萬用戶,成為越來越多葡萄酒愛好者的交流平臺。
“酒香也怕巷子深”,對于葡萄酒企業而言,除擁有品質過硬的產品之外,創新營銷方式、拓寬銷售渠道也同樣重要。后疫情時代,消費市場呈現出“線上獲客”加速替代“傳統獲客”、“線上購物”加速替代“線下購物”、“體驗式場景”加速替代“傳統實體店”三大趨勢。葡萄酒企業借助大數據可以順應趨勢,精準定位消費者,有效提升品牌的曝光度,也可以實現產品可追溯,遏制假冒偽劣、以次充好、價格虛高、價格混亂等亂象。此外,因葡萄酒產業可以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聯動,數字化和系統化的整體管理更顯必要,圍繞數字化技術推動葡萄酒產業的發展,有助于國產葡萄酒在全球競爭中把握發展主動權。
相關文章
- [ 2022-02-15 ]
- [ 2022-01-21 ]
- [ 2019-05-31 ]
- [ 2019-05-20 ]
- [ 2019-0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