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初級農產品供給安全?——全國政協委員們這樣說
2022-03-07 文章來源:人民政協報 編輯:景雪
全國兩會臨近,政協委員們手頭最忙的一件事,莫過于整理甄選自己實地調研后深思熟慮的建言議題。對于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而言,確保初級農產品供給安全問題是最近大家深入探討的重點和熱點之一。
初級農產品供給,核心是初級農產品的國內生產,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事關經濟社會穩定,事關全面現代化建設。去年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比ツ甑闹醒朕r村工作會議同樣從應對風險挑戰迫切性與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高度強調了確保初級農產品穩定供給的重大意義,闡述了更深刻的內涵與時代背景。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級產品供給就是基礎,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牽一發而動全身。那么如何確保初級農產品供給安全?
多措并舉確保糧食安全
“保障好初級農產品供給,關鍵是發展農業生產?!比珖f委員,農業農村部原副部長、黨組副書記余欣榮認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是關鍵。目前包括生態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等均已實行黨政同責,中央都出臺了相應規定和辦法,建議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方面也要加快研究制定相應規定辦法,以形成制度化的舉措。在研究制定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有關規定的同時,應一并配套對應的考核辦法,科學設置指標、定量考核、明確獎懲,切實壓實地方黨委、政府的責任。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涉及產、加、銷、儲、運等多個環節,但首先在于“產出來”,這是糧食安全的基礎?!包h政同責落實得好不好,關鍵要看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同時要看科技研發應用的情況?!庇嘈罉s建議,要在規定和考核辦法的制定中,把握重點,更加注重生產環節、科技創新,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到實處。
保障糧食安全,高質量建設高標準農田一定是應有之義。去年,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圍繞“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題赴寧夏、吉林開展了專題調研。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黨組成員于革勝是調研組成員之一。通過一路實地查看、座談交流,他深感,謀劃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定要緊扣農業農村現代化,強化頂層設計和規劃引領,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促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業農村現代化融合發展。“要通過完善制度機制、完善建設標準體系、充分發揮項目受益主體作用,積極引導耕地所有者、農民及新型經營主體等參與高標準農田項目規劃、建設和管護工作等舉措,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水平?!?/p>
委員們在調研中還發現,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同樣不容忽視?!敖⒔∪h級政府主導、鄉鎮負責、村為主體、受益者有責’的建后管護體制,將建后管護責任落實到村組織和受益對象,與農民、新型經營主體、農業企業等使用者利益掛鉤?!庇诟飫俳ㄗh,在健全完善多元化管護經費籌集機制的同時,探索建立管護成效的動態監測評估機制,確保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發揮長久效益。
“全鏈條”保障穩定安全供給
初級農產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未經過加工的產品,要正確認識和把握保障好初級農產品供給,還必須對我國居民消費糧食和肉類等食物的未來趨勢作出總體判斷。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化蘭對肉、奶、蛋等畜產品供給尤為關注,認為其事關經濟和社會穩定,是涉及全局的“國之大者”,但當前這方面還存在一定數量和質量跟不上需求增長、進口量較大、自給率不容樂觀的情況,需要多管齊下,確保我國肉奶蛋產品穩定供給。
據陳化蘭介紹,我國養殖規模占世界總量1/3以上,居世界第一,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水平還不夠高,非洲豬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是當前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做好動物疫病防控,對保障養殖業健康發展具有關鍵意義?!耙油怀稣鲗ё饔?,不斷強化養殖業者主體責任;更加嚴格落實動物疫病防治法規,進一步完善基層防疫體系建設;更加注重發揮科技創新對動物疫病防控的關鍵作用?!标惢m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陳化蘭認為,畜牧業要擺脫與糧爭地、勞力短缺、環境污染等困局,必然要向規?;藴驶O施養殖轉變,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改善畜產品質量安全,降低對環境生態的影響。
深耕農業領域三十年的全國政協委員、四川農業大學校長吳德進一步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串聯起了保障畜禽產品安全供給的幾個關鍵點:產業鏈前端要加快畜禽種業自主創新,產業鏈中端要提升畜禽健康養殖水平,產業鏈后端要加強畜禽產品檢驗檢疫,產業鏈末端要完善畜禽產品流通體系,積極推廣“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畜禽產品流通模式。
在初級農產品中為人類提供優質食物蛋白作出重要貢獻的還有水產品?!敖陙砦覈a品質量、安全持續提高,達到了本世紀以來的最高水平。然而,產品合格率仍有一些波動?!比珖f委員,中國海洋大學水產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麥康森認為當前威脅我國水產品安全的主要污染源,是以抗生素、重金屬為主的化學殘留以及病原生物、生物毒素等造成的生物污染。評估數據表明,前者引起的健康風險極低,而后者確實存在一定風險。
在麥康森看來,要解決水產品安全供給存在的系列問題,首先要制定國家的水產品產量目標,劃定1.8億畝水產養殖水面紅線,規劃具體的養殖區、限養區、禁養區以及養殖容量,采取許可證準入制度,盡快實現我國傳統家庭式經營到規?;F代漁業轉型。
“同時要加強漁藥代謝的基礎研究和專用漁藥開發,指導科學用藥,加強與水產養殖環境、產品質量安全的立法,加大執法力度。建立水產品安全監測的市場化機制,嚴格控制生食水產品、建立完善的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丙溈瞪J為,只有水產業綠色持續發展,才能保障水產品的長久安全供給。
種源創新是重中之重
蔬菜是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每日都不可缺少的農副產品。改革開放40多年來,為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國蔬菜生產供給在品種數量,產品質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蔬菜產業發展成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也是滿足居民“菜籃子”消費需求的重要保障。
要盯住居民的“菜籃子”,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武建議,首當其沖就是確保六大蔬菜優勢生產區蔬菜種植規劃中的種植面積,依托現代化技術促進蔬菜產業發展,為市場提供高品質、低成本的蔬菜產品,“完善社會化服務,建立統一的蔬菜生產銷售信息系統?!崩钗浔硎荆壳?,國家和各地農業農村、市場管理及商業各主管部門都相繼建立了各自的蔬菜生產和市場銷售等信息系統,為充分發揮數據信息在指導全國各地蔬菜產區種植品種、采收時間、氣候和行情變化、應急供應保障等的社會化綜合作用,應盡快建立國家層面的統一信息系統。
可以說,從主糧、到肉蛋奶、再到蔬菜水產,近年來我國居民對初級農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加,要保障初級農產品安全供給,委員們除了從各自領域提出針對性建議之外,還幾乎同時提到一個共同話題——種源問題。種源問題關系到初級農產品的生產與供給安全。目前我國水稻和大豆種源完全自主,玉米種源部分自主,小麥種源基本自主、少量進口,大宗蔬菜種源自主可控,但我國大豆品種產量和玉米品種產量低于美國,中高端蔬菜、飼草、生豬種源和牛雞種源大量依賴進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原黨委書記、副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種康提出,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確保種源可控是保障初級農產品供給的關鍵所在。
“當前分子模塊設計育種為解決種源匱乏提供了全新的科技體系?!睋N康介紹,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等復雜性狀受多基因調控,形成了“模塊化”特性的基因調控網絡,只要解析了復雜性狀的分子模塊以及多模塊互作與耦合規律,就可快速、精準培育出多模塊耦合的優異新品種,并且我國在水稻分子模塊設計育種方面在國際上已經處在領跑地位。
此外,當前,我國大多數農產品的育種技術仍處于雜交育種(2.0版)到分子育種(3.0版)的過渡階段,亟須建立初級農產品復雜性狀解析與分子設計的理論與技術體系。“系統布局種業自主科技創新是解決種源匱乏的原動力?!狈N康呼吁,國家盡快啟動飼草和作物逆境分子模塊挖掘與品種設計等科技專項,設立國家級飼草種質設計先行機構,建設飼草育種加速器與遺傳轉化平臺和產業化基地。
根基穩,則底氣足;自身硬,才能打鐵強。只要牢牢鞏固初級產品供給的根基,把發展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就能在未來擁有一份自信與從容。
相關文章
- [ 2022-07-12 ]
- [ 2022-04-13 ]
- [ 2022-03-17 ]
- [ 2022-03-11 ]
- [ 2022-02-14 ]